“三網融合試點政策的制定將圍繞著‘雙方都不滿意,但是讓廣電更為滿意的方向進行’!苯咏W融合領導小組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一場有關于三網融合的保衛戰已經上演至最炙熱階段。
廣電與電信實力懸殊或許是導致這種結果的最大原因。2009年,廣電行業總收入不足電信業務總收入的五分之一;根據中國入世承諾,電信增值業務向外資開放,并允許外資持有不超過49%的股權,而有線網絡業務沒有開放義務,出于信息安全考慮,需要選擇非對稱準入。
不久前,電信業運營商還深信廣電業不足以成為他們的對手,一家電信運營商面對廣電系接二連三的政策管控,直白地宣稱,“我們不怕,我們可以再等一等”。這種想法很快便消失了。
隨著政策方向漸明,電信業不得不提前啟動攻城略地式的業務爭奪。而廣電業則作出了悲觀的預測:此間,他們正多方面努力,保衛曾深受政策庇護的龐大帝國。
電信利器
如無意外,以廣電獲得更多政策優惠的非對稱準入很快就將成事實?赡茉5月底出臺的試點政策,或將使廣電系獲得增值業務和部分電信基礎業務、互聯網業務經營權,對基礎電信運營商造成沖擊,使已經打破壟斷,三足鼎立的電信運營商們,又平添一個對手;而電信業難以獲得IPTV和手機電視等的節目集成播控權,依然處于視聽節目運營產業鏈的從屬地位。
在等待三網融合試點政策下發的一個月來,電信運營商到底做了什么?作為在純市場環境中經驗豐富的電信領導者們,在過往的運營中逐漸領悟了簡單的道理:現有廣電網絡是采用媒體廣告+用戶收費模式,互聯網采用免費+媒體廣告模式,而電信是采用用戶收費模式,一旦用戶收費+媒體廣告模式實現,未來三網融合的盈利空間將被極大提升。
電信業認識到,視頻業務是傳統的固網運營商的重要出路,視頻業務不僅可以促進寬帶的持續發展,而且為電信業的轉型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以視聽業務為主體的娛樂產業和以傳媒業為主體的信息內容產業,同時可以通過業務捆綁,降低用戶的離網率,減緩業務增長乏力的趨勢。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電信運營商率先在視頻業務上展開進攻,一改過去的商業規則——他們團結一致推送電視“免費服務”,即使過去用戶怨聲載道的流媒體視頻服務,電信運營商們也在本月通過降低資費,來降低進入門檻。試想,當消費者能夠真正觀看免費節目,誰還會支付有線電視費用?
前不久,重慶電信、聯通兩家電信運營商競相推出“電視”業務。免費的CMMB(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也已發展了10萬用戶。手機,車載GPS等也能免費看電視。此外,中移動與廣電合作共同推廣TD+CMMB手機,深圳移動與深圳廣電集團合作,提供“移動通信+寬帶接入+無線上網+數字電視”的全業務方案。他們以與廣電合作的形式,事實上入侵了廣電過去壟斷的領地。
三家運營商手中掌握著近10億手機用戶,很容易在需要付費的有線電視網絡和免費的無線電視網絡之間進行選擇。
蓬勃發展的視頻網站也是電信業的利器。早在2008年之前搜狐就已向電視節目制作商購買版權,通過其網站上的高清頻道,向觀眾推送免費的視頻服務,其更新速度緊跟電視臺黃金時段節目表。各種大小不等的視頻網站數不勝數,他們在電視臺和電影院之外,開辟了受眾可控、廣告投放精準的電視渠道,對于電視臺來說,這些視頻新秀不僅爭奪觀眾,也爭奪廣告客戶。
廣電警覺
對于電信運營商不斷通過互聯網提供電視節目及電影的現象,廣電系表現出高度警覺。
廣電業開始思考橫跨于電視臺和互聯網之間的商業模式,前提是可管可控。從中央電視臺網站平移而成的央視網,所提供的互聯網電視模式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最容易在產業鏈上找到結合點的試驗田。
對于一位電視迷而言,互聯網電視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奇跡,無論錯過了多么精彩的節目的首播,你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觀看。盡管央視網稱其將通過授權視頻版權與電視機廠捆綁分成,但是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網站很難賺錢,也沒有實現穩定盈利的清晰潛力。但這是廣電改變商業模式的一個方向。
不僅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在短期內實現公司化運營存在一定困難,廣電系還面臨著如何快速實現市場化運作的難題。此前數年,由于廣電擁有輿論喉舌作用,才具有強大的內容控制力,獲得政策傾向優勢。一旦進入公平的市場競爭,它將無法回避運營體系混亂,各自為戰、缺乏市場主體地位,運營模式單一,新業務開發能力差的弊端。而且,在用戶規模、收入規模處于明顯劣勢——不到電信行業1/5,信息化程度低,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結算平臺。
在缺乏足夠的市場經驗下,廣電業急需推出可以效仿的業務模式范本。廣電業內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三網融合中,廣電將推“華數模式”,華數模式意味著業務先行,以業務為主導。據了解,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的大股東是杭州市文化廣播電視集團,二股東是當地的電信運營商——曾經的網通,其第三大股東是省電視臺。
作為目前國內第三個具有三網融合業務資質的公司,近日華數公司宣布正式推出融合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的跨屏內容系列產品和服務。在“5·17”電信日之前實現三屏融合,亦是廣電對試點地區提出的目標。除杭州外,“智慧廣州”門戶網站下月起將加載到電視平臺上,從而實現“電腦屏、手機屏、電視屏”三個屏幕的共同訪問。
此外,湖南衛視獲得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同意其開展3G手機視聽節目服務相關業務的批復,近期有望獲得正式牌照,拿到牌照的企業就可以與運營商合作,正式納入運營商的增值服務系統。目前,湖南衛視旗下的快樂購正試圖在全國范圍內落地,更重要的是,除了電視渠道外,該公司正通過網站推廣電子商務。快樂購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廣電總局非常鼓勵其進軍電子商務。廣電業期望以創新見長的湖南廣電開創一條廣告盈利模式之外,且與互聯網捆綁的業務模式。
并網艱難
按照年初的部署,只有組建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并立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廣電系才有條件與電信系競爭。廣電規劃,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將負擔起對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的升級改造,逐步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的重任。
不過,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在短期內實現公司化運營存在一定困難。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整改資金難到位、盈利模式不清晰、前期單向機頂盒難升級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大部分有線運營商,短期內困境難以突破。
一位專門做機頂盒CA卡的提供商透露,一些地方廣電采購的CA卡提供商已經倒閉,這導致了這些地方廣電要想升級機頂盒的業務就遭遇了無法解決的困難——要么重新采購,要么就不能推新的賺錢業務。
截至2010年5月,全國僅有13個省完成了省網并市網的整合,最早形成一張網的包括歌華有線、廣電網絡、東方有線、江蘇有線等多個網絡運營商,但其中一些省網僅僅是完成了名義上形式上的合并,人員、網絡都尚且沒有完成真正的整合。
廣電系寄希望于拓寬融資渠道等辦法來解決那百億級雙向改造的巨額資金缺口。但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做法已經讓一些地方有線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利息負擔。
也許當這一切都搞定之后,卻可能已經失去了市場機會。
“五年之內,我們做不了什么全國性的業務,只能是各個省市自己試驗性地上點項目。”一位地方有線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透露,要等到雙向改造、省網把市網整合完畢,全國形成一張網之后,廣電系才能算是有了與電信一起較量的基礎。
該副總稱,廣電系內其實一直彌漫著一種悲觀情緒,因為廣電起步較晚,資金缺口大,人才缺口也大,更不像電信系那樣擅長市場化操作,如果運營得太不理想,甚至極端地認為未來沒準會出現一家電信運營商收購國家廣電網絡的情況。
除了資金缺口不容易擺平外,廣電整合成一張網最大的困難在于其原有體制是2.5級辦電視臺,省級、市級和縣級之間的利益和話語權難以平衡。省網整合市網的困難并非在一地發生,而是普遍現象,致使許多工作推進遲緩。但這個原本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在廣電總局上層的堅決要求下,被限制在2010年內必須結束——據一位接近廣電高層的人士透露,省網整合是否完畢已經被列為今年各省廣電負責人的業務考核內容,因此力度是夠的。
省網并市網正經歷著從利益到權力的斗爭,廣電內部的主要解決方案是交叉持股和對各級電視臺人事上的調整。
省網要控制頻道,因為廣告市場是有限的,省臺和地方臺的廣告份額是互相競爭關系。決定電視臺生存空間主要靠兩個因素:內容質量和頻道數量。因此省網整合市網之后就會壓縮地方的頻道數量。
一位接近廣電的人士透露,已經完成整合的江蘇最終的省網整合就是在強硬之下進行的,而且江蘇的省網整合充滿了高明的“智慧”:當時是讓蘇州、無錫、常州的負責人當省網的副董事長,另外抽調了一個當時抵制整合最猛的人到省網去當副總。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市網不愿被省網整合,以及整合后省網和市網之間的利益糾葛——“市網負責人也是省網負責人,行政級別上提了半級,他的考核里就包括了省網的任務,他自己也就不會只為市網的利益考慮了。”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