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1月1日10:30分,由廣電總局牽頭,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廣播電視臺、天津電視臺、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深圳廣電集團6 家單位聯合開辦的中國首個3D 電視試驗頻道正式開播。作為我國首個立體電視節目綜合性試驗頻道,3D電視頻道的開播,被視為是對整個3D產業鏈發展的極大推動,開通近一年來,3D頻道的播出及收看情況也得到了來自業內外的多方關注。究竟3D頻道的開播情況如何?觀眾對3D頻道的感受又是怎樣呢?
3D頻道各臺節目分析
3D頻道是國內唯一一個由多家機構聯合完成的電視頻道,采取由6家電視臺分別制作3D節目,中央電視臺統一播出的方式。每天首播節目4.5 小時,首播時段19:30-24:00,次日重播兩次,時間為上午10:30-19:30。截止到11月10日,3D頻道共播出315天,安全播出累計4252.5小時。
合辦臺 |
節目類型 |
每天首播量 |
規定首播量 |
中央臺 |
紀錄片、電影、體育 |
1小時 |
315小時 |
北京臺 |
綜藝、訪談 |
1小時 |
315小時 |
上海臺 |
體育、戲曲、專題 |
1小時 |
315小時 |
江蘇臺 |
演播室訪談 |
0.5小時 |
157.5小時 |
天津臺 |
動畫片、漫畫 |
0.5小時 |
157.5小時 |
深圳臺 |
時尚、專題 |
0.5小時 |
157.5小時 |
3D頻道節目內容主要包括動漫、體育、專題片、影視劇、綜藝等類型。由表一可以看到,6家電視臺的3D節目各有特色,中央臺主要以外購節目為主,內容涵蓋紀錄片、電影、動畫片、綜藝晚會等。中央臺的節目,具有外購節目的優點,如內容較為豐富,質量穩定,水準較高等。但其自制節目《健身舞起來》和《舞蹈世界》,相對來說形式就較為單一,創作趨保守,3D效果一般。
北京臺目前提供的3D節目均為自制,在自制節目的拍攝和后期制作方面相對比較成熟,有完整的節目交片機制,特別是春節后加強了技審環節,節目質量有所保證。在節目內容選取上,生活服務及訪談類節目占70%,綜藝類節目占30%左右。對收視率高、較貼近生活的欄目《身邊》、《養生堂》等進行套拍。不過,因為套拍的節目有些時效性較強,如《身邊:二月二龍抬頭》和一些春節節目,在時間表述上容易給觀眾造成誤解。
上海臺的節目類型最為豐富,包括七彩戲劇、娛樂前線、勁爆體育、魅力都市、上海榜樣等等,創新意識高,節目比較多元化。但節目攝制的技術審核不夠嚴格,導致節目素材帶技術問題率極高,如《魅力都市》和《上海榜樣》等節目,常會出現一些3D剪輯的禁忌錯誤,壞幀現象也比較頻繁。
江蘇臺主要是健康類節目《萬家燈火》,節目內容有一定實用性,但節目本身過于靜態,拍攝場景較為單一,3D優勢不明顯。
天津臺的《3D樂園》是3D頻道唯一一個少兒類節目,內容比較貼近青少年,攝制有真人布偶劇《糖心家族》,教育意義深刻的動畫片《榜樣》,原創校園動漫劇《阿jiong歪傳》,介紹傳統文化的《大藝術小課堂》,以及國內首家3D漫畫節目《中國漫畫ING》等,在幾大電視臺中獨具特色,定位鮮明。不足之處是一些特效制作不夠精細。
深圳臺主要播出節目是《3D風尚》、《3D發現》和《食客準備》,從時尚到風光,再到“食”尚,深圳臺一直在嘗試拍攝和制作各個類型的3D節目,不過從目前的播出情況來看,節目內容的吸引力還不夠,像瑜伽教學,肚皮舞教學,聲樂教學等,觀眾的響應度普遍不高,拍攝場景也較為簡陋。
總體來說,3D頻道尚處于開播初期,各臺3D節目制作經驗均較為缺乏,節目重播率偏高,自制節目在3D技術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節目定位上,多為2D節目套拍,內容的吸引力遠遠不夠,特別是演播室靜態節目,由于創作較保守,場景設計較單一,舞臺缺乏層次感,造成拍攝時不能凸顯3D優勢。而節目類型方面,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比如電影、動畫片、紀錄片等片源較少。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經過一年的“試煉”,各臺在3D攝制技術及如何提高內容精彩度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3D節目的攝制水準較之半年前已有了明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