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鴻合科技(股票代碼:002955)發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6月4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XING XIUQING(邢修青)先生、邢正先生的通知,其正在籌劃股份轉讓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本次交易對手方主要從事投資及資產管理業務。——這將直接最高促成超過31%的表決權易主,意味著這家成立25年的教育信息化企業可能徹底告別創始人時代。
教育信息化行業的功勛“舊”臣
鴻合科技由邢修青、邢正、王京、張樹江四人于2000年創立,是國內較早從事企業和教育行業多媒體信息化業務的平臺型企業之一。
早期,鴻合通過代理日系投影機,如日立品牌,將本土還不具有的先進多媒體產品引入國內教育市場。至少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內,都是國內教育多媒體市場的“三甲、乃至冠軍”推手,對于2000-2015年國內教育信息化、企業辦公多媒體化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先后在投影機銷售、電子白板、數字展臺等產品上,成為行業領頭羊。
但是,2015年之后,教育與會議多媒體市場發生了眾多新的變化:其一是液晶交互平板取代投影和投影白板成為主流,國內教育市場目前占比甚至高達95%以上;其二之LED大屏產品在高教、大會議室等“大顯示”多媒體場景中日漸占據C位,成為投影的有力替代者;其三是液晶顯示和LED顯示都是以本土產業鏈、核心技術和品牌為主導的市場格局,與早期教育、會議多媒體主要被日系、歐美或者我國臺系品牌占據的格局完全不同。
目前,液晶交互平板作為教育多媒體和會議顯示核心設備,視源電子旗下的希沃和MAXHUB品牌占據核心市場優勢。同時,包括面板、彩電、ICT等行業的本土與外資企業也都推出響應解決方案,市場呈現“品牌端供給過剩”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從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看,鴻合科技的行業地位,在2015年前后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從核心功臣變成市場有力參與者之一。這也促成了鴻合科技在產品線布局、技術布局、市場布局上的眾多調整,尤其是其從渠道服務企業,向方案與品牌硬件企業,共主要服務國內向全球市場開拓的轉變。緊抓新技術增量,也為其帶來了2015年之后到2020年左右一段時間不錯的業績增長。
元老退出,預示著新格局
2021年開始,鴻合科技早期創始人開始逐漸退居幕后。2021年王京卸任總經理職務,2023年邢修青和張樹江分別卸任董事長職務和副董事長職務。2023年1月,王京、張樹江通過協議轉讓,分別向私募基金出售708萬股(占總股份3.01%)、472萬股(占總股份2.01%)無限售流通股。今年3月,鴻合科技首次特別分紅3億元,約占2024年度歸母凈利潤的135%。這些變化預示著,創始人團隊對鴻合科技未來發展的“憂心”。
如果這一次邢修青、邢正兄弟出售鴻合科技股權成功落地,則意味著鴻合科技徹底與“創始人”時代劃出了分隔符,其企業發展必然進入一個嶄新的周期。
行業市場變革,鴻合成為追趕者
與“元老”退出幾乎同步的是,2020年之后,大尺寸液晶顯示加速崛起。
不完全數據顯示,75英寸及其以上液晶顯示產品,2020-2025年全球需求增長近10倍。特別是新冠疫情,加速了企業市場,在遠程辦公、居家辦公、Ai技術支撐的辦公智能化數字化需求下,對液晶交互平板、液晶會議電視的需求。持續壓縮傳統投影顯示品類在全球商用和教育市場的銷售市場規模。甚至,此前鴻合的黃金合作伙伴之一的日立,已經徹底退出投影產品線市場。
如果說鴻合科技2019年IPO之前,LCD和LED直顯在教育、企業多媒體信息化市場與投影的競爭是“互有短長”,2020年之后就成為了LCD和LED向上、投影向下的“方向性反差”。投影技術逐漸變成小眾、差異化應用的市場補充。
行業格局的變化,不僅是競品市場份額對比巨變,更包括“整體市場體量”的增長:一方面,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發展,帶來了“屏幕無處不在”“光顯滲透每一刻”的愿景。企業和教育多媒體需求整體呈現擴張態勢。尤其是企業市場長期增量可期。另一方面,我國從2010年之前的“大屏多媒體”需求側輸入市場,變成了2020年之后,全球最強的“大屏多媒體”,供給側輸出者——即,國內每一個行業品牌都面臨,沒有國際市場的大力開拓,就會在規模優勢上喪失主動權的挑戰。
“市場潛力巨大、需求增長,國際市場必須去占領……一系列變化,讓國內專業顯示行業意識到,只有‘擁有體量’優勢,未來才有競爭獲勝的可能!”業內人士指出,新的市場變化,讓專業顯示產業正向“掌握本土核心技術和供應鏈優勢的巨頭時代”進化。這是行業企業,特別是從投影產品線、渠道商地位,轉型過來的鴻合科技必須應對的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鴻合科技2022年-2024年間,營業收入分別為45.49億、39.29億、35.25億,分別同比降低21.71%、13.63%和10.29%;凈利潤分別為3.96億、3.22億和2.22億。亦呈現下滑趨勢明顯。今年一季度,鴻合科技業績進一步承壓,營業收入5.1億元,同比下降7.4%;歸母凈利潤為585萬元,同比下降76.7%,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億元。——行業新挑戰,對于鴻合科技的影響可見一斑。
控制權易主背后,挑戰與機遇并存
未來專業顯示的競爭是“巨頭”與“專業服務力”的競爭。一方面,行業巨頭效應明顯呈現。如彩電企業、ICT企業對專業顯示的滲透,都體現出巨頭的規模優勢。另一方面,這不意味著專業品牌沒有獨到生存優勢:如何通過專業度垂直深入,打造單純硬件之外的服務能力,成為關鍵。
后者的思路亦適合于鴻合科技。例如,鴻合科技在內容運營、教學輔助、數智人等方面進行投入布局,推出高職教品牌“鴻合愛課堂”,積極探索AI智慧教學環境建設,并積極拓展教育服務領域,推出“小優成長書房”模式,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體系。鴻合也加大國際市場推廣力度。根據 Futuresource 報告顯示,2024 年鴻合海外自有品牌“Newline”在美國教育市場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海外市場從早期OEM為主轉向自主品牌和深度服務方案為主的新模式。
但是,業內認為這種轉型需要新的行業能力、技術開發和資源投入。這或許是鴻合元老退出、新控制人加入的“原因”之一。分析認為,顯示+Ai的數字化潮流,正在加速落地和普及,這是鴻合科技的機會。但是,如何通過新控股方實現從管理、經營到資金能力的全面賦能,在國內外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突破“橫向規模”、“垂直專業度”的壁壘,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依然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邢氏兄弟的最終退出,對于鴻合科技而言,既是一個創始人時代的謝幕,也是專業視聽產業從“渠道為王”邁向“技術+資本+供應鏈”三維競爭的又一次轉折——錨定新的技術規律,提升AI驅動的“硬件+數據+服務”模式的價值賦能力;突破規模效應的瓶頸,全球市場競爭下、多元視聽多媒體場景拓展下,實現規模與研發的良性滾動;抓住資源耦合機遇,依托本土強大的產業鏈協作,降本增效實現全球競爭力和效率的最優解……新股東能否帶領這家25年老兵穿越周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