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级不卡_午放福利视频在线播放_天天干天天草_日韩欧美一区在线

搜索新聞

變身終極移動硬盤 不同接口下固態硬盤評測

來源:天極網 更新日期:2012-02-25 作者:佚名

鎂光M4 64GB SSD測試

    固態硬盤具備發熱量低、讀取寫入速度快、防震低噪等眾多優點,而超強的讀寫速度是大部分用戶關心購買固態硬盤的主要原因。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不僅取決于主控芯片的好壞,更與接口類型密不可分。

    市場上主流的固態硬盤都采用了SATA3.0接口,傳輸速度可達到6Gbps,與上一代SATA2.0相比速度有近一倍的提升。主板方 面,AMD的主流芯片組產品都配置了SATA3.0接口,例如A75/970/880G等;而英特爾的中高端主板才配有原生SATA3.0接口,并且只有 兩個接口,比如H67、P67、Z68等等。

    不同接口下

    由此看來,想要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充分發揮,挑選具備SATA3.0接口的主板至關重要。為了驗證SATA2.0與SATA3.0接口的傳輸速率,我們用市場上比較熱銷的鎂光M4 64GB小容量低價格固態硬盤進行測試,看看它在兩種不同接口上的表現有什么不同。

    SATA2.0接口下的測試

    SATA3.0接口下的測試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SATA2.0接口下鎂光M4 64GB固態硬盤最大讀取速度為267MB/s,最大寫入速度為108.9MB/s。當換為SATA3.0接口后,最大讀取速度為506MB/S,有 239MB/s的速度提升。4K時的寫入速度也由42MB/s上升到了49MB/s。

SATA轉USB3.0接口成就終極移動硬盤

   

    剛才我們對同一款固態硬盤在不同接口下進行了速度測試,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臺式機電腦上。但隨著用戶對平臺便攜需求的提高,除了機箱內安裝外,固態硬盤也可以搭配硬盤底座、硬盤盒進行使用。

    不同接口下金士頓SSDNow V+100系列SSD測試

    說到組裝移動硬盤大家都不陌生,不過隨著USB3.0接口的普及,機械硬盤并不能突破瓶頸讓USB3.0速度盡情發揮其性能。于是用SSD代替HDD搭配硬盤盒,開始成為新的潮流。

    固態硬盤在接口規范、功能和使用方法上和普通硬盤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筆記本硬盤一致。

    SATA3.0接口下的測試

    SATA轉USB3.0接口下測試

    雖然搭配了USB3.0硬盤盒后,金士頓SSDNow V+100系列SSD更加便攜外觀也更加時尚,不過并不代表速度可以實現完全釋放。

測試分析與點評

   

    固態硬盤搭配硬盤盒的方法,早就被SSD廠商利用了。2011年金士頓、OCZ、威剛就推出了自己的移動固態硬盤。雖然只是搭個SATA轉USB3.0控制器,就可誕生出一款全新的固態硬盤,不過這對移動硬盤市場來說卻是一個新的理念。

    當然,利用SATA3.0轉USB3.0控制器打造移動固態硬盤,在帶來便攜時尚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使用問題。例如,在這種SATA轉 USB3.0外接模式下,固態硬盤的TRIM和垃圾回收機制是否能起作用,這兩項機制對于SSD的寫入次數受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現在的固態硬盤到 底適不適合作為這種數據存儲和拷貝使用還有待討論。

    其次,通過對SATA2.0和SATA3.0接口下鎂光M4固態硬盤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出只有使用帶有SATA3.0接口的平臺,用戶才能真正感受到固態硬盤帶來的極速表現。

    不過可以看出,從HDD到SSD、從移動硬盤到移動固態硬盤,閃存產品多元化發展的速度之快。雖然目前移動固態硬盤技術還有待于成熟,不過閃存具備的抗震便攜等優勢,早晚會在移動存儲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

廣告聯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機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時代網 版權所有 關于投影時代 | 聯系我們 | 歡迎來稿 | 網站地圖
返回首頁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建議反饋
快速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點一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