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9日,一代影像產品巨頭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已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其股價已連續一個多月低于每股一美元;而在大洋彼岸,中國國內最大彩色感光及照相化學材料上市公司樂凱膠片自去年四季度以來股價也幾乎被腰斬,與12年前巔峰期相比總市值已蒸發超過七成,在柯達破產沖擊波襲來之際,“中國式”轉型能否使其避免柯達悲劇?
19日當日,在傳出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已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后,國內唯一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樂凱膠片股價并未受到直接沖擊,全天放量上漲近5%。正是這家于14年前登陸上證所的公司,經歷了彩色感光及照相化學材料行業由盛轉衰的全過程。
在數碼照相技術普及與手機拍照功能提高讓柯達患上“慢性病”,從而一步步走下歷史舞臺的過程中,膠卷也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記者在幾大購物網站上搜索發現,除了幾款售價在200元左右的非大眾化膠卷,現如今已經很難買到過去十分普遍的傳統膠卷。
在此背景下,與柯達公司在2003年-2004年期間達到歷史頂峰不同,在2000年實現利潤總額超過2.5億元后,國內行業巨頭樂凱膠片曾在2001年初計劃在當年增建1000家專賣店,而在那之后,隨著數碼照相技術的發展,樂凱膠片的利潤開始以“跳水”的姿態逐年下滑,到了2011年,其前三季度凈虧損733萬余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樂凱膠片股價的持續下滑,在2008年11月初金融危機爆發之際,其股價跌至每股2.6元,雖然并未出現類似于柯達股價暴跌“歸零”的慘劇,但與2000年3月巔峰期時119億元的市值相比,樂凱膠片現今的公司市值依然下降了超過七成。
樂凱膠片去年8月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去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最大的業務依然來自彩色感光材料及新材料等傳統業務。但在2011年三季度,樂凱膠片單季度就虧損1049.36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0.09%。樂凱膠片方面表示,受主要原材料白銀價格上升和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的雙重擠壓,傳統產品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而人民幣升值、出口毛利下降也是出現虧損的另外兩方面原因。
市場人士分析,按照目前樂凱膠片的業務范疇以及盈利與凈資產情況,在主營業務逐漸走向虧損、市凈率超過3倍的情況下,樂凱膠片股價依然超過每股10元,這與其開始投資新能源產業,以及其控股股東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劃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帶來的“中國式”轉型預期有關。
在2011年,樂凱膠片在中期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加快推進新項目建設和市場化,千方百計延長銀鹽業務壽命周期”的工作方針。而在去年9月,樂凱膠片宣布為加快公司產品結構調整,擴大太陽能電池背膜產能,計劃投資1.35億元建設兩條太陽能電池背膜生產線和一個整理中心,擴大太陽能電池背膜生產能力。但從最新情況看,這項新業務并未開始貢獻利潤。
另外,在2011年12月,國務院國資委旗下的樂凱膠片集團股權劃歸航天科技集團。在《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摘要》中樂凱膠片表示:“航天科技集團與樂凱集團在長期合作和互相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劃轉實現國內相關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企業的戰略轉型升級,推動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在此消息正式公布后,樂凱膠片股價逐步止跌企穩,顯示出市場對于上市公司轉型的向好預期。
與此同時,如果未來樂凱膠片能夠通過更換主營業務甚至是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中國式”轉型,雖然與柯達圍繞影像技術“一直在轉型卻一直未轉型”相比將獲得重生機會,但可能喪失傳統品牌價值。不少證券業分析師認為,與很多因為投資新能源產業從而被劃入這一行業的上市公司一樣,如果樂凱膠片“轉行”成功,其行業劃分也將改變,“轉型”與“重生”將很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