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視不再是電視,電腦不再是電腦:人們用電腦欣賞各家衛視的連續劇,更在用電視上網聊QQ,在淘寶上網購……一場PC廠商和TV企業的戰爭,彩電與電腦功能“混搭”風潮的出現,就已經不可避免!
2012年年初,中國最大的電腦企業聯想,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智能電視產品。少帥楊元慶更是頗有所指的宣告:智能電視就是PC!與此同時,全球彩電市場份額第一的三星,則宣稱2012年智能電視(Smart TV)要占到其彩電出貨量的75%!
智能電視的快速普及已經成為必然:僅以國內市場為例,2010年,智能電視的銷量還幾乎為零;2011年則超過250萬臺;2012年更是有望突破800-1000萬臺的銷量。據IDC預計,2011年至2015年,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60%以上;到2015年,90%左右的電視都將成為智能電視,市場容量將達7600萬臺。
然而,快速發展的智能TV市場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的迷惑。據市場研究表明,消費者對智能電視的概念、智能電視的用途、以及對智能電視的選購知識三個方面的認知程度均處于極低的水平。大部分消費者依然將智能電視看成傳統產品的“升級和完善”,不能跳出傳統彩電的概念桎梏,更不了解智能電視在選購和選擇方面與傳統產品的差異。
智能帶給彩電產業的新核心
對于大多數彩電專家而言,智能彩電都是一個革命性的產品!
傳統電視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接受電視信號、顯示畫面和播放聲音。彩電企業對應的核心技術則是信號處理、顯示技術和音響技術!在智能彩電時代,這些傳統技術并沒有消失,也沒有失去他們昔日的光環,但是智能彩電則必須加入以“IT”和“半導體”技術為核心的一系列“計算機”技術。
智能彩電的核心技術,由傳統彩電的信號處理、顯示技術、音響技術的三角形,變成了計算機技術、顯示技術、音響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的四邊形。其中,計算機技術又可以分為:總線、存儲、圖形計算、數學與邏輯計算、指令集、通信技術、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等多個組成部分。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則是執行數學與邏輯計算,各種指令集的最終載體CPU,和面向用戶應用的主要界面OS!叻謩e屬于半導體技術和計算機軟件技術。
智能電視機的定義是:聯網自由計算設備!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消費者可以參考“智能手機”的概念。實際上,智能電視可以被看做是放大版的“智能手機”。
智能電視至少就有一下的特征:可以自由連接互聯網、瀏覽使用現有互聯網的絕大部分信息和功能;可以自由安裝卸載程序,包括大型游戲程序,客戶可以自由運行任何不侵犯他人權益的計算程序;智能電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家庭網絡與其他的智能設備,例如電腦、手機、平板互聯互通、共享數據,甚至共享操作控制;消費者可以自主升級產品的任何軟件配置,包括核心的OS系統,以滿足未來的多種嶄新應用需求。
而實現智能電視這些嶄新特征的技術,與傳統彩電的信號處理、顯示、音響技術都沒有關系,完全取決于嶄新的、剛剛加入彩電產品之中的各種“計算機”技術。同時,從選購角度看,智能電視功能的強大與否,先進與否也主要取決于相應計算機技術的組件的水平,尤其是CPU的水平。
作為智能計算的核心,CPU的好與壞主要關系智能電視應用的一下幾個方面:現有應用是否流暢,能否運行大型復雜的計算型應用(例如大型游戲),能否在未來更長的時間內能夠從容應對各種不可知的、不可預測的嶄新應用(也就是一臺智能電視的實際“可用”壽命)!
由此不難看出,智能電視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一系列的IT和計算機技術上,其中最關鍵的是CPU的好與壞。CPU的品質不僅關系智能彩電今天的應用效果,更關系到產品未來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