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時,中國制造是低質、廉價、山寨的代名詞,除了在同類產品中有著白菜般的售價之外,再無其他競爭力能夠表現出來。不過,這一段中國制造的屈辱史正在成為過去,中國品牌正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出新的姿態,也為世界提出了來自中國的新標準。
國貨崛起帶來了政府采購態度的轉變
在過往的幾十年間,很多中國品牌幾乎都無緣政府采購名單,這并不是一種崇洋媚外,而是在當時狀況下的無奈選擇,需要在產品的外觀設計、功能品質上都有。在當時那個年代,國貨的品質遠達不到這個要求。
不過,隨著近年來國貨的崛起,政府的采購需求已經逐漸從“國外知名生產廠家原裝產品或在國內投資組裝”逐漸轉變為“優先采購國貨”,新國貨時代已經大踏步地向我們走來。
今年,創維兩百余臺彩電經過嚴格的考察及篩選,最終被中辦、國辦采購。除此之外,創維近兩年也多次中標國家采購項目,中標國禮,中標海關總署金關工程項目,中標北京故宮博物院項目等等,創維以親身經歷者的身份切身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地位轉變。
其實,政府態度的轉變與國貨的崛起有著必然的聯系。
在新國貨時代,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優質平價的代名詞,我們可以看到諸如華為手機、吉利汽車、飛鴿電動車等國產品牌,都作為國禮被贈予了別國領導人,可見國家對于中國品牌的實力和品質的雙重認可。
在創維看來,這也是與中國整體制造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核心技術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創維集團CEO劉棠枝曾表示,“一個企業品牌要高大上,必須是技術先行。”
而正是因為中國制造在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積累,才為新國貨的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貨自強,創維已成先行者
成立至今,創維一直極其重視在創新技術方面的積累。2008年初,創維成立了創新設計中心,通過這個團隊,創維整體的設計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這讓創維在后來諸多國際設計大獎上拔得頭籌。
據統計,截止至2017年10月31日,創維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407項,實用新型專利1438項,外觀專利988項,合計5116項,累計授權發明專利968項,實用新型1326項,外觀883項,累計3460項。
在新國貨時代,低價砍殺和廣告造勢的策略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形勢,只有靠技術和創新,才能讓企業有底氣。
創維電視已經成為了引領國貨崛起的先行者,也讓中國制造這張名片印刻在了創維的品牌之中。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應當徹底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注重創新和技術的積累,保持十年磨一劍的決心和定力,專心將品牌做好,共同以“讓中國品牌閃耀世界”為目標,彰顯中國企業的實力與自信。在這方面,創維已經成為了新國貨時代的標榜,為中國品牌的崛起引領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