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顯示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LED直顯大屏進入“極限參數”時代:包括點間距突破0.6mm微距的極限間距、每平米屏幕面積極限像素規模、高質量視聽應用對畫質性能的極限需求……日益讓LED顯示從制造到現場工程,成為追求極致完美的“藝術創作”。
近乎嚴苛的品質要求,特別是在倒裝COB、MIP-GOB等先進封裝領域,如何“高效”征服混光、分光、分色、墨色分選,以及缺陷發現與修復的技術壁壘,確保屏幕顯示的均勻性與一致性,成為行業發展提質增速的關鍵。卡萊特Mica產線自動化校正解決方案,以及基于AI和人工視覺技術的先進校正工具,正在成為驅動LED顯示“極限”制造升級的關鍵引擎。
極限時代之痛:不僅是一致性,更是效率挑戰
過去3年,COB(Chip on Board)封裝技術以其高可靠性、無縫拼接、優異防護性等優勢,迅速成為微間距LED顯示(尤其是點間距P1.2及其以下)的主流選擇,市場成長連續翻番。但是,COB或者GOB這類面板化的封裝,在擁有體驗優勢的同時,也面臨顯著挑戰:
例如,墨色一致性、混光與分光分色難題——大量芯片密集排列,其固有的亮度(Lv)與色度(x, y)微小差異,在近距離觀看時會被顯著放大。而微間距LED產品,正越來越多地在更近的觀看距離上得到廣泛應用。點間距變小、清晰度增強、觀看距離更近,讓肉眼更容易發現顯示瑕疵。同時,4K等超高清內容對顯示品質要求更高,虛擬仿真或者高端會議對畫面完美性需求更高——傳統抽檢或人工目視分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點間距微縮,即便是150英寸的屏幕尺寸,也可能是4K分辨率、2400萬+的單屏LED晶體顆粒數量。這讓一致性分揀的效率和精度都必須大幅提高,才能適配新的產品應用需求。——速度與精度是產線檢測系統的生命線。
卡萊特深刻洞察行業痛點,憑借在LED顯示校正領域近二十年的技術積累,創新性地推出了Mica產線自動化校正與墨色分選解決方案。該方案并非單一設備,而是一個深度融合硬件、軟件、算法與智能管理的完整生態系統,為COB、GOB乃至更廣泛的LED顯示制造提供了一站式“智檢”解決方案。
其中,卡萊特基于AI技術和人工視覺分析,實現了高速檢測、大規模像素并行檢測和多參數指標并行檢測,極大地提升了檢測系統的工作效率。卡萊特CCM6000工業相機單區可采集3840x2160 LED燈點,采用USB3.0作為其數據傳輸接口,具有高達2.5Gbps的傳輸速度,一個箱體校正僅需約1分鐘,相機中的CIE1931-XYZ濾光片精準地模擬了人眼對屏幕亮度和顏色的感知,還原真實的視界,而且單次流程即可自動完成高亮和低亮等多種信息采集。Mica產線整體亮度校正約220pcs/h,色度校正約120pcs/h,效率大幅提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卡萊特Mica產線也支持引入第三方相機,確保了企業原有資產繼續發光發熱。
在精度方面,相機搭載了16bit高精度感光芯片,配合恒溫制冷系統,具有極高的采集精度和穩定性,可精準采集屏幕上每顆燈珠的亮色度信息。其最低亮度采集可低至0.01nit,亮度校正精度達±1%,色度校正精度達±0.003。高精度校正特別對近距離超高清應用屏展現出極大的友好性,切合未來LED顯示在會議、教學、車載和TV市場的應用需求。
卡萊特還進一步升級了精準校正的“算法芯”。例如,新一代梯度融合算法:突破傳統整屏校正、單箱體校正的局限,實現模組間和箱體間無色差、無縫過渡任意拼接,無需現場二次校正,有效解決校正效果與位置相關的問題。其智能熱效應補償算法,則能實時監測并精準建模LED在工作狀態下的溫漂特性,在校正數據生成環節即進行超前補償,確保屏幕在長時間點亮后,色彩依然穩定一致。這些算法升級,不僅是從單一產品的可靠和高品質出發,更是從最終用戶工程角度出發,確保了“高效率”和“高性能體驗”,實現了整個產業鏈的提質增效。
卡萊特校正系統,更是面向行業最新的技術需求不斷創新。例如,其獨家虛擬像素校正技術,針對采用虛擬像素技術(含4in1, IMD)提升分辨率的屏體,率先攻克了其物理像素與邏輯像素映射復雜、校正難度高的難題。顯著提升虛擬像素屏體的產出效率和呈現質量。
Mica方案還智能化、自動化與高度兼容,通過自動掃碼或工業標簽識別模組身份信息,中央集成管理平臺統一調度產線設備,云端服務器海量數據歸集,圖形化可視操作界面,預設模式一鍵式操作等等,實現了高效制造流程的重塑,全面切合目前LED集成過程日益無人化、程式自動化的趨勢。
此外,卡萊特還積極研究AI技術、AI智能學習與分類在校正系統中的應用。將海量大數據的積累,進一步轉化成效率工具,系統自動學習標準模組的墨色特征,并據此對檢測模組進行智能分類分級,實現更為高效、精準的分選過程,實現全流程完整數據管理和可追溯,高度兼容COB、MIP、SMD、GOB等多種封裝技術,確保產線高效運行。
落地生花:效能倍增器得到行業客戶高度認可
卡萊特Mica方案的價值,已在眾多行業領軍企業的生產線上得到有力驗證,為洲明科技、利亞德、強力巨彩、藍普視訊、鴻利、惠科、康佳等多家LED頭部企業的全球市場競爭提供了關鍵助力。
例如,希達電子作為最早引入Mica方案的廠家之一,落地一年間累計完成數十萬片模組的校正與墨色分選。希達電子擁有20年的COB產品研發與制造歷史。近年來在超微間距市場持續打破行業發展瓶頸,推出迭代性新品,如近期希達展示了≥3500cd/m²亮度的超亮P0.7 Micro LED MIP 產品、虛擬像素P0.3 COB超微間距可量產產品,持續引領行業高標準升級。
采用卡萊特Mica產線檢測方案后,希達電子在產品品質、制造效率上實現再次提升。尤其是制造效率上,面對2023年以來海內外市場COB產銷大幅增長、高效率低成本成為重點的背景下,希達堅持高品質為先。依托先進管理和檢測技術,實現了“價格差變小”、“質量優勢擴大”的競爭力升級。業內人士也指出,品質關是生命線,目前COB的加速普及實際上并沒有“雨露均沾”,而是在持續推動成本不斷降低、品質不斷升級下,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希達電子對卡萊特檢測設備給出“設備優異的性能不僅保證了我們的出貨品質,還提高了員工工作舒適度”的高度評價。
作為國內視頻處理算法與LED顯控方案的核心創新企業,卡萊特將持續推動LED高新顯示技術普及應用視為己任,不斷推出精準、高效、智能、靈活的產業亟需終端與解決方案,構建起以視頻算法為基礎、多重應用為外延、“視聽即服務”的產業框架,持續拓展LED顯示產業鏈賦能深度與價值空間,在超大分辨率應用、會議系統、大屏播控、屏幕監控運維、高端接收以及MLED校正等多個關鍵領域持續獲得技術突破。
據悉,目前卡萊特在多個戰略新技術方向深度布局。包括AI與視音頻技術的結合,持續探索利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進一步優化視頻處理算法,驅動更智能的應用迭代。例如,全新LEDOS系統就深度集成AI畫質算法,實現AI超分辨率、AI畫面補幀、AI調屏等應用的全新升級。同時,卡萊特更強調顯控的全過程實踐,構建從智造到智用的全鏈視頻處理技術與供應鏈體系,如深度打通校正、墨色分選數據與工程現場屏體調試環節,實現全產業鏈的技術能力與體驗品控的閉環。
此外,卡萊特不斷適應新型顯示、新型應用需求的發展:積極布局Micro LED、量子點LED、鈣鈦礦LED、全息LED顯示等前沿顯示技術所需的更精密檢測校正、色彩科學與算法、應用處理器及現場工程方案。
在追求顯示極致視覺體驗的征途上,屏幕背后的“檢測、調校與信號處理”戰爭,在Micro LED極限化、多樣性應用爆發的時代,將持續升級。卡萊特Mica產線自動化校正方案,以其卓越的精準性、革命性的效率,融合智能化與全過程品控理念,持續驅動LED顯示產業從“制造”邁向“智造”的創新高潮,為全球LED顯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