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響應社會實踐號召,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引領廣大青年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山西應用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信程礪行”實踐隊在團委書記韓小娟老師指導下,身披“志愿紅”奔赴太原市博物館,開展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隊員們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觸摸文明脈絡、淬煉精神品格,在躬身實踐中錨定方向、彰顯時代價值,讓千年文物的沉靜與青年一代的滾燙熱血碰撞出跨越時空的絢麗篇章。
實踐伊始,團委書記韓小娟老師為大家闡述志愿服務的意義與精神內涵,為大家提供清晰的行動指引與深刻的思想啟蒙。隨后,大家圍繞場館日常工作有序行動:面對游客的問詢,耐心解答并提供清晰指引,用熱情服務傳遞人文溫度;主動探索場館人工智能設備,嘗試將AI技術與文創產品結合;對書籍進行系統化整理,助力全民閱讀。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他們的投入,只為讓每位參觀者都能在舒適便捷的氛圍中,沉浸式感受文物背后的歷史回響。
一、智覽文博、設備探索
在志愿服務前,實踐隊員自發深入展廳進行細致參觀,探尋太原悠久的歷史脈絡。隨后,志愿者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圍繞館內的珍貴文物與“數字化、智能化”文物展示設備,深入探索其背后文物背景和運行程序。從硬件搭建邏輯到軟件編程原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探索過程中,將設備展示的內容與文物實體進行對照,深入挖掘兩者之間的關聯,思考如何通過這些現代設備更好地解讀文物背景。這為后續更好服務觀眾,讓觀眾通過多元方式了解文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智創文博、閱啟太原
志愿者化身文化傳承使者,走進文創展示區開展圖書整理和文創產品探索。在智能文創領域,針對“AR文物書簽”進行探索與考察,探索是否能查看對應文物的展出時段與講解服務安排與“智能街巷地圖”。書籍系統化整理則向“全民閱讀服務網絡”方向拓展——市民在博物館借閱的紙質書籍,可通過掃碼將閱讀筆記、標注內容同步至線上賬號,即便在家中查看電子掃描版,也能無縫銜接閱讀狀態。
這些方面的初步探索,將智能文創從“單向展示”變為“雙向互動”的意識逐漸深化,讓書籍整理從“資源聚合”逐漸升級為“全場景服務”。志愿者們用不斷迭代的創意,讓“錦繡太原”的文化符號既能通過智能文創走進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又能借助系統化的閱讀服務觸達更多群體,在科技與溫情的雙重加持下,讓家鄉文化的傳承之路越走越寬。
本次暑期志愿服務活動,“信程礪行”實踐隊志愿者們各司其職、協同合作,充分展現了信工學子積極向上、樂于奉獻的精神面貌。陳尚靜同學分享到,在服務過程中對博物館的AI設備進行探索,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工智能的獨特魅力;賈博鵬同學則表示會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深化和檢驗,做到系統優化和鞏固加深;任越說到,在服務過程中深入領略三晉文化和錦繡太原的悠久歷史,以及在圖書整理中不斷強化“全民閱讀”的意識。
此次暑期志愿服務行動的開展,志愿者們不斷拓展文化傳播載體,在實踐中觸摸家鄉歷史文脈的肌理,用實際行動詮釋青春力量。他們讓沉睡的文獻與文物在創意轉化中蘇醒,搭建起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連接的橋梁,讓“錦繡太原”的文化魅力在創意實踐中更加閃耀。今后,“信程礪行”實踐隊將持續深耕志愿服務,扎根基層一線、融入社會發展大局,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文化傳承的融合路徑,用AI賦能、用數據驅動創新,在更多領域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