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OLED產業發展進程
從電視機產業發展來看,每一次行業的升級換代都離不開技術的創新。而在每一次的行業升級之中,中國的彩電業都處于背后追風、疲于模仿的尷尬狀態。究其原因,技術的不足仍為關鍵因素。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針對AM-OLED(主動有源驅動有機發光二極管)項目招標的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分別給予維信諾、京東方、虹視3家企業相應的資金扶持。政府對新型平板項目的大力支持將成為我國發展大尺寸OLED技術的新契機。在第三代顯示技術方面,中國OLED產業與國外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目前發展OLED產業機遇難得,政府、企業、科研單位的共同努力,我國OLED產業發展將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越。正是看到了OLED產業的前景,國內不少地方都開始涉足OLED技術的研究,并進行產業化嘗試。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了解,目前吉林、北京、江蘇、上海、廣東、四川等地都有OLED研發或生產基地,較為集中的有四川、江蘇和廣東等3個地方。而單就廣東一省已建、在建和籌建的OLED生產線項目有5個,分別是汕尾信利小尺寸OLED生產線、佛山中顯科技的低溫多晶硅TFT(薄膜場效應晶體管)AMOLED生產線專案、東莞宏威的OLED顯示幕示范生產線項目、惠州茂勤光電公司AM(主動式)OLED光電項目、彩虹在佛山建設的OLED生產線項目。對于OLED的重視或許將增加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但對在產品研發上一直效仿日韓的中國彩電業來說,創新與突圍絕非易事。而“屏”缺陷,也讓中國彩電企業在高成本投入的OLED布局之路上危機四伏。
關注日韓,中國OLED發展決定今后角色
日本企業以索尼為例,2004年,索尼首次量產小型號、全色彩的OLED面板,使其成功應用于移動設備。2007年10月,索尼更是率先在全球推出11英寸的OLED電視XEL-1。因價格過于昂貴,造成滯銷,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而索尼一直沒有找到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受此影響,索尼在今年3月底宣布,停止OLED電視在日本市場的生產和銷售。相比索尼的低調退出,韓國三星的高調登場更加吸引眼球。韓企對OLED的布局來看,他們對索尼在OLED上的遭遇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經驗似乎足夠他們應對OLED的到來。日前,三星明確表示,將投資13億美元興建第 5.5代OLED面板廠,并表示該面板廠將在2011年1月投產,向OLED電視發起沖擊。
日本企業選擇退出、韓國企業高調登場之際,中國的電視機企業對OLED電視的追逐顯得急不可待。在CRT時代和液晶顯示時代,中國企業都在追趕日韓。在液晶顯示技術上的弱勢導致中國企業過分的依賴日韓的上游面板企來,使得近年來多次出現中國企業無貨可賣的尷尬局面。我認為“OLED顯示技術何時普及到電視機上仍需時日,但在OLED電視方面,如果提前進行技術儲備,則是未雨綢繆、蓄勢長遠的做法。”在與日韓企業同步起跑之時著重進行OLED技術的研究,或許在未來普及OLED電視之際,中國彩電企業將改變之前追隨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