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廠家對彩電的保修期限為整機1年,主要零部件3年。若購買延保服務,在原有基礎上就可以延長保修期,非常劃算。”一位銷售員說。“延保期維修是不是原廠售后?用的是不是原廠配件?延保服務有沒有相應的法律保障呢?”消費者對購買延保服務普遍存在這樣一些疑問。
家電一般需要消費者花費不小的支出,而一般廠商對家電的保修期在1~3年不等,倘若僅用了一兩年的家電,在過了廠商提供的保修期后出故障,修或不修都成為了難題。拿去修,零部件成本、維修費等費用加起來差不多都可以買件新家電了,不修呢,才用了這么短的時間,要換新的似乎又有些“心有不甘”,而“家電延保”正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
但是“家電延保”亂象叢生的現狀卻給消費者出了另一道難題,家電延保究竟有用嗎?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指出,當前家電延保服務內容大多是廠商和銷售商自行制定,家電出了故障必須到商家指定的維修點修理,而延保的維修費則由保險公司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并沒有相關政策對延保期的服務內容進行統一,而維修點的服務情況也不得而知,另外,在牽涉到零部件置換成本的問題上,不少商家在消費者購買家電延保服務的過程中避而不談,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難以維權。
而對于在維修過程中置換的零部件究竟是不是原廠配件的問題也值得商榷,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來進行規范,各個商家延保規則不盡相同,一些銷售商甚至不提供延保協議,倘若消費者在細節問題上沒有注意,等問題發生后則大多難以獲得滿意的服務。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家電延保業務是家電業售后服務的空白領域,該領域前景廣闊,但是目前需要國家對其服務的價格、質量、規則等進行統一制定和監管。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白色家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消費者在進行白色家電選購的過程中不僅注重產品的品牌及質量,而且將產品的售后服務情況列入考慮之內,因此,家電售后服務是行業需要重視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