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航空界還在討論3D打印發動機何時能實用化時,中國航發用一紙捷報震撼行業——7月1日,動研所研制的極簡輕質微型渦噴發動機在內蒙古完成首飛。這臺僅160公斤推力的“工業藝術品”最大飛行高度達4000米,其核心秘密在于多學科拓撲優化增材制造技術。而在這項突破背后,隱藏著一個被忽視的關鍵環節:如何在3D打印的復雜流道內,精準捕捉每秒數百米的氣流脈動
流場測控在飛行驗證中的關鍵作用
3D打印發動機的革命性在于將數百個零件集成為整體成形,但這也給流場測試帶來了更嚴峻的考驗。眾所周知,在復雜的飛行測試環境中,發動機的性能不僅依賴于精確的設計和制造,還需要精準的流場測控技術提供實時數據支持。溫特納作為流場測控領域的技術領導者,提供了一整套先進的流場測控系統,涵蓋了測控儀器、采集軟件和氣動探針等組件,能夠高效采集流場中的壓力、溫度、速度、方向等重要參數。
溫特納智能壓力掃描閥
這些數據對于驗證微型渦噴發動機在高空飛行中的表現至關重要。通過精準的流場數據,研發團隊能夠實時監控發動機運行狀態,評估其在不同飛行條件下的表現,并及時調整優化設計,確保發動機在復雜飛行環境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溫特納的技術優勢
溫特納科技的三維流場測控系統憑借其高精度、高穩定性和高效率,廣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風洞實驗以及其他流體動力學研究領域。系統通過集成先進的測控儀器和強大的數據采集軟件,能夠實時、精確地捕捉流場中各類動態參數,幫助客戶全面了解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的流場特性。
溫特納3D打印眼鏡蛇五孔探針
溫特納科技定制生產的氣動探針設計精巧,能夠在高溫、高壓等極端環境下準確獲取關鍵數據,確保實驗數據的可靠性。此外,配套的采集軟件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夠快速將復雜的流場數據轉化為直觀、易于理解的圖表和報告,幫助工程師更好地分析流場特性,從而做出相應的優化決策。
在微型渦噴發動機的研發過程中,流場測控技術不僅幫助測試團隊驗證了發動機的工作狀態,還通過詳細的流場數據分析,指導了發動機設計的優化。通過精確測量流場中的壓力、溫度和速度等參數,工程師可以識別潛在的性能瓶頸,優化氣流分布,減少能量損失,從而提高發動機的推力效率和燃油經濟性。
增材制造不是簡單的形狀復制,它需要建立從設計-制造-測試的數字孿生閉環。而溫特納的流場測控系統,正是這個閉環中的“感知神經”。溫特納的流場測控技術在發動機性能優化中的應用,不僅限于靜態測試階段。隨著發動機逐步進入飛行驗證階段,溫特納的系統繼續提供實時監控支持,確保發動機在復雜的飛行狀態下始終保持最佳運行狀態,避免因流場異常導致的性能下降或故障發生。
展望未來:流場測控技術應用將會更廣泛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研制大飛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技術自主的必然選擇。中國也將加大對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力度,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攻關。流場測控技術作為提升發動機設計和性能的關鍵工具。溫特納科技將繼續推動流場測控技術的發展,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精準的測控解決方案,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助力更多創新技術的成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