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投影市場最大的贏家當然非微投莫屬:不僅有200萬臺的巨大規模,更有實現了1500流明亮度、4K化的頂級技術進步,堅果和極米D輪融資的資本加持。但是,高速發展的微投產業,也在面臨一些“新的變化”。
首先,連續第四年接近翻番的增幅之后,微投是否還能保持這般的成長力呢?從2018年全年看,似乎“熱情”未減。但是,如果上下半年分開看,則可以看到上半年市場增速明顯高于下半年;且以往微投行業下半年市場規模為上半年兩倍的規律也被打破——2018年下半年市場規模僅比上邊年略高2成。
業內專家亦從更為宏觀的角度指出:微投近年來翻番增幅的趨勢是不可持續的。任何一種消費產品,都會面臨從爆發增長階段向正常增長階段轉折的節點——2018-2019年很可能就是微投從爆發,到正常增長的轉折點。2018年上半年增幅100%,,下半年75%,明年則可能不足50%。
不過增幅下降的同時,由于“基數已經大幅提升”,微投全年增量還可以在未來三年保持在70-100萬之間。
其次,規模持續擴大的微投市場,亦出現了內部的“分化”。——微投產品正在變成至少“兩大類”產品。其一是以家用大屏電影、電視化為代表應用場景的“彩電”、“第二臺電視”等類型的產品。這類產品不需要內置電池、對產品體積要求更為寬松、同時顯著追求產品的亮度、分辨率等性能指標。
另一類是“真正移動”場景的應用。這種微投,必須“真”微小。產品對體積敏感、往往必須內置電池、對亮度和分辨率等顯示指標要求不那么高,反而更在乎產品續航時間,且有更高的價格敏感性,對大屏幕的概念相對更模糊。
這兩種不同的“微投”已經具有顯著的“形態和應用”界限。微投市場的擴大、單一型號銷量的增加,也使得廠商有能力為更為細分的用戶類型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設計。業內企業認為,未來隨著微投市場規模的繼續擴大,微投在功能和應用場景上的細分化還會進一步加強。2018年的市場二元結構化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總之,2018年微投產業的變化,更多的不是數量成長、規模擴大,而是這一數量變化已經導致一些新的“質變”到來。這其中也包括國內投影市場“第一交椅”的易主:實際上,極米堅果,已經拿下投影市場的二王,投影產業亦必然從這種變化中得到更多啟迪。